时空对话百廿周南:从教育救国到生命绽放
湘江之滨,蜕园故地。金秋十月的长沙市周南中学,香樟如盖,古木参天。学校创始人、革命教育家朱剑凡的雕像在晨光中静默矗立,目光穿越百廿风云,与这片热土上跃动的青春交响共鸣。
湘江之滨,蜕园故地。金秋十月的长沙市周南中学,香樟如盖,古木参天。学校创始人、革命教育家朱剑凡的雕像在晨光中静默矗立,目光穿越百廿风云,与这片热土上跃动的青春交响共鸣。
1931年长沙的冬天,比往年更显湿冷。湘雅医院一间朝南的病房里,陶斯咏躺在病床上,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本泛黄的《漱玉词》,封面上“斯咏珍藏”的朱印早已褪色。窗外的樟树落尽了叶子,光秃秃的枝桠映在窗纸上,像一幅没有墨色的简笔画。她的呼吸越来越轻,最后目光落在书页里夹